紅軍雕塑|紅軍長征精神激勵我們奮勇前進
光陰荏苒,一晃80年過去了。80年前的長征,紅軍表現的英勇是史無前例的,那是中國共產黨及其所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的偉大壯舉,是一部氣吞山河的英雄史詩。
對于中國革命史上這樣一副無比壯麗的歷史畫卷,人類軍事史上一個空前的奇跡,歷史虛無主義者們對其中一些事件卻肆意污蔑,更有一些涉世不深的年輕人提出質疑。因此,透過歷史的眼光在今天重新思考當年紅軍為什么要“長征”,到底“走”出了什么,是有必要和重大現實意義的。紅軍長征的“走”,走出了一個戰(zhàn)略大轉移。時間回溯到1930年—1933年間,視紅軍為“匪”的蔣介石調集國民黨軍隊向南方各革命根據地的紅軍發(fā)動5次“圍剿”。前四次都以紅軍勝利而告終。
而第五次,在王明“左”傾教條主義錯誤路線領導下,紅軍反“圍剿”失敗。而在中國東北,1931年9·18事變后,日本大舉進攻中國。為拯救中國人民,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紅軍選擇北上抗日。此時卻又面對著國民黨的圍追堵截。怎么辦?危機之中,1934年10月10日,中共中央、中央軍委率紅軍主力五個軍團及中央、軍委機關和部隊共八萬六千人,從江西瑞金地區(qū)出發(fā),被迫實行戰(zhàn)略轉移,轉移到國民黨統(tǒng)治薄弱地區(qū),在此建立抗日根據地。歷時兩年多的“走”,行程二萬五千里,歷經千辛萬苦,1936年10月,紅軍第一、二、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,長征勝利結束,并在陜北建立起抗日根據地。
同類文章排行
- 人物雕塑的用途
-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。--人物銅雕
- 正義女神雕塑|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
-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(fā)貨了
-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-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(fā)動作的代表意義
-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
-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(qū)落成
-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?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-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