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座毛主席塑像建在何處--人物雕塑
        人物雕塑毛主席像是中國普遍興建的以毛澤東全身像為標準的塑像,是對毛澤東主席崇敬的表達方式,始于(文)革初期并在(文)革這一特定歷史時期刮起了興建毛主席塑像的風潮。
        改革開放之后的雕像為旅游紀念物和緬懷物品,目前在一些地方(尤其是城市廣場、學校、工廠)還保留下來了,也在一些地方新建了人物銅雕毛主席塑像。那么,第一座毛主席塑像建在哪兒?什么時間建的?第一座毛澤東塑像是在清華大學“造 反”的學生和教工——紅衛(wèi)兵造 反派的要求下由當政的“革 委會”在清華大學建造的。紅衛(wèi) 兵以“破四 舊”為由拆除了被他們稱為“封.資 .修”的清華大學的象征建筑物——二校門?!岸iT”是清華大學最早的校門,以清朝的皇家園林為基址,原為康熙皇帝的行宮——熙春園的一部分,后被撥做游美肄業(yè)館,即清華學堂。修建校舍時,“乃先支銀七千一百七十二兩,筑圍墻六百五十二丈”。1911年初,隨著圍墻的合攏,校門建成,其大拱門的兩側(cè)各嵌兩根西式立柱,門楣上刻有清末要臣那桐的手跡“清華園”,古典優(yōu)雅的校門成為了清華大學的標志。1933年,清華大學擴建,修了西校門,原校門便成為了“二校門”。1966年8月24日下午,這座巴洛克風格的古典西洋磚石結(jié)構(gòu)大門,在錘子的敲擊下、在汽車拉繩的拖曳下轟然倒塌。二校門拆除后,時任清華大學建筑系美術(shù)教研組副主任的程國英提出,在拆除后的空地上建立一座毛澤東塑像,被學校革委會采納。1967年初,“紅衛(wèi)兵新師大師”決定,在校園內(nèi)塑造毛澤東主席的大型塑像,并稱為“九·一五工程”。
        
 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人物雕塑的用途
 -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。--人物銅雕
 - 正義女神雕塑|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
 -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(fā)貨了
 -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 -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(fā)動作的代表意義
 -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
 -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(qū)落成
 -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?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 -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
 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