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大學毛澤東塑像背后的故事--人物銅雕
山西大學毛澤東像于1969年建造落成,曾在1992年、2001年、2017年等多次加固修繕。如今,人物銅雕毛澤東像已經(jīng)成為山西大學的標志性建筑之一,2011年9月小店區(qū)政府公布為區(qū)級文物保護單位。
時間回到1967年,一天,剛上完課的山西大學美術系青年教師王懷基,接到了學院領導交給他的一項政治任務,即在主樓前(現(xiàn)山大西門內(nèi))雕塑一個毛主席人物雕塑像,總高12.26米,毛主席像高為5.7米。聽到這里大家可能會疑惑,為什么非要用這兩組帶小數(shù)點的數(shù)字呢?整數(shù)不是更方便嗎?其實,當時規(guī)定的尺寸都帶有特殊的含義,總高12.26米代表著毛主席的誕辰日,而5.7米高的毛主席像則寓意著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堅定不移地走毛主席向全國工農(nóng)商學兵、服務行業(yè)、黨政機關發(fā)出的“五七”指示。下達任務后,學校很快成立了籌備小組,除了讓王懷基擔任總設計師外,美術專業(yè)的老師、學生們也擔當起修建毛主席像的任務。想要完成設計,就必須先去考察,借鑒先例。當時王懷基和其助手一起去首都北京進行了考察。他們分別去看了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和空軍大院等地的毛主席像。經(jīng)考察發(fā)現(xiàn),毛主席像的造型大致一樣,均為站立像,而姿勢分為右手和背手兩種。如果再要細分的話,又有戴軍帽和不戴帽,穿軍大衣和風衣的不同。除了創(chuàng)立主席揮手方案,主席像的建造材料也是獨一無二的。當年,對于毛主席像表面的材料大家有很多設想,一開始想用漢白玉,但山西的空氣質(zhì)量會讓主席塑像很容易臟;想用花崗巖,可是一時半會也找不到這么大體積的材料,最后,王懷基和大家決定“自制”,將白水泥、紅水泥和黑沙石攪拌在一起膠塑。讓王懷基非常驕傲的是,至今,毛主席像的顏色仍然和當初剛修建好的一樣,沒有褪色。從開始策劃到定好方案,選好材料直到最終成像,總共用了一年半的時間,1969年,松香石質(zhì)地毛主席塑像展現(xiàn)在世人的面前。于是,山西大學毛主席像到今天,已經(jīng)有50年的歷史了,風雨不倒,巍然屹立。
推薦產(chǎn)品
同類文章排行
- 人物雕塑的用途
-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廣場毛主席雕像。--人物銅雕
- 正義女神雕塑|手握天平利劍的正義女
- 大型徐若木銅像發(fā)貨了
- 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- 孔子雕塑手勢的意義及對于師生的一些啟發(fā)動作的代表意義
- 鑄銅艱苦歲月雕塑背后的故事
- 鑄銅周恩來銅像在南開大學新校區(qū)落成
- 孔子雕塑擺放位置?孔子像擺放在哪合適?
- 高三米自由女神像安裝在山東萊陽






